10月18日下午,由新疆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丝路绿洲、智汇未来”青年学术论坛之“人工智能与智慧农业”分论坛在学校八一礼堂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合肥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及新疆农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计 算机学院270余位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白涛教授主持。
合肥工业大学王浩教授作题为《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建设》的报告,从国家级课程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建设原则与理念、内容与思政融合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课程建设的理念方法与实现路径。
新疆农业大学张太红教授作题为《农场数字化及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的报告,全面介绍了学校依托国家及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在智慧农场建设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与技术创新。
北京邮电大学张恺飒副研究员作题为《农畜牧业卫星物联网差异化业务保障关键技术》的报告,从大尺度、高动态场景的业务需求出发,重点介绍了星地融合业务评价体系及星地直连网络规划优化技术,展示了卫星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北京林业大学杨猛副教授作题为《虚拟现实赋能林业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报告,聚焦林业数字化转型,探讨了数字孪生系统在智能化林地管理和“林木关键生长参数获取与预测”中的创新实践。
合肥工业大学赵仲秋教授作题为《基于深度视觉的生丝黑板智能检测方法及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团队研制的首套基于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的生丝黑板智能检测系统,实现了生丝检测从图像采集到评级的全流程自动化。
浙江大学吕小龙研究员作题为《大数据驱动的甜瓜智能育种探索》的报告,分享了大数据技术在甜瓜重要性状基因挖掘中的应用实践,探讨了智能育种的挑战与创新路径,展现了信息技术在农业种业领域的前沿应用。
北京林业大学关红杰副教授作题为《滴灌均匀系数对土壤水氮分布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的报告,介绍干旱区滴灌均匀系数和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分布和棉花生长的影响,探讨了干旱区滴灌均匀系数设计和评价标准的优化。
新疆农业大学程曦副教授作题为《基于探地雷达的“土壤-根系”无损检测方法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探地雷达信号处理与反演模型,提出多尺度自适应特征融合策略,有效提升了非均匀土壤中散射体反演的精度。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赋能农业现代化,为新疆及干旱区智慧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