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星火·青春筑梦行||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社会实践活动
这个夏天,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志愿者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用专业热情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想!7月6日-14日,新疆农业大学校级社会实践团队-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星火队”在山东沂蒙山朝阳社区开展“沂蒙星火·青春筑梦行”暑期科普体验活动。团队的5名志愿者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电科2201班谈振亚、阿丽米热·艾山江、高庆洋,电科2202班王依林,经济管理学院会计2201班马凤妍深入社区与30余名青少年共同开启了一场奇妙的科学探索之旅。
科学原理“活” 起来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化身“科学导师”,以深入浅出的理论宣讲为核心,结合专业知识系统阐释物理原理,从电荷守恒到能量转化,从力学平衡到光电效应,用生动案例拆解抽象概念。在讲解尖端放电现象时,志愿者先通过公式推导揭示电场强度与放电条件的关系,再引导孩子们操作科普设施验证理论;解析太阳能发电装置时,从光子能量跃迁理论讲起,逐步延伸至光伏效应的实际应用,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前先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记录美好时刻
,时长01:48
学子心声诉担当
“不仅要让孩子们‘看到’科学,更要让他们‘看懂’科学背后的道理。” 电科 2201 班谈振亚同学表示,志愿者们特意设计了 “理论铺垫 — 现象观察 — 原理复盘” 的三步宣讲法,比如在 “时光隧道” 装置前,先通过几何光学理论讲解镜面反射的成像规律,再让孩子们观察视觉错觉现象,最后用光路图还原原理,让抽象的光学知识变得可感可触。
青春绽放新光彩
此次活动以理论宣讲为纽带,将课堂上的公式、定理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科学语言”。这既是我院 “实践育人” 理念的生动实践,也让学子们在将专业理论转化为科普宣讲的过程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始终倡导以理论为基、以实践为桥,让学子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锤炼理论宣讲能力,用专业底蕴赋能社会服务,让青春在知识传递中绽放光彩!
END
●为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建议,向大家公布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邮箱:xndjsjxydwsj@126.com(希望全院广大师生提出合理、宝贵的意见建议)
排版:马瑞英审校:任芸萩 马瑞英
平台指导:万婷